荷兰大臣好样的! 就在最近,因为荷兰表态要支持以色列,结果荷兰外相等大臣集体辞职,荷兰的政府即将面临崩盘。 荷兰政府最近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的政治地震,外交大臣卡斯帕·费尔德坎普带头辞职,紧接着他所属的新社会契约党六名内阁成员和四名国务秘书集体撂挑子走人。 这场看似突然的集体辞职,表面是内阁对以色列政策谈不拢,背后却戳破了西方阵营在巴以问题上的深刻裂痕,甚至让所谓的“价值观同盟”显得有点像个笑话。 费尔德坎普的辞职导火索很明确,他受够了内阁在加沙问题上光说不练,他主张对以色列实施实质性制裁,甚至推动荷兰承认巴勒斯坦国。 但执政联盟里的自由民主人民党和农民党死活不同意,理由也挺“实在”,怕得罪美国,怕影响军火生意。 讽刺的是,就在费尔德坎普拍桌子走人当天,联合国拉响警报,加沙陷入“完全人为的饥荒”,以色列被直接点名系统性阻挠人道援助。 一边是内阁扯皮,一边是平民濒死,这种撕裂感让外长的辞职声明都带着悲壮,“我无力推动有意义的政策”,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活儿没法干了。 荷兰这场闹剧照出整个西方阵营的尴尬,法国刚宣布要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驻法大使库什纳立马跳出来写公开信,指责马克龙“助长反犹主义”,吓得法国外交部紧急召见抗议,直批美方“干涉内政”。 澳大利亚同样因承认巴勒斯坦国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痛骂“背叛”,但澳总理阿尔巴尼斯硬气回怼,按规矩办事,不搞人身攻击。 更耐人寻味的是德国,作为以色列传统盟友,8月初突然暂停军援,结果执政党内部炸锅,有议员骂这是“重大误判”,甚至威胁“政府撑不到圣诞节”。 这些盟友间的互撕说明,以色列问题早不是简单的站队,而是成了检验各国外交独立性的试金石。 老百姓的反应更让政府压力山大,荷兰海牙5月爆发了15万人游行,举着巴勒斯坦国旗要求制裁以色列,阵仗大到二十年未见。 到了8月24日,澳大利亚40多座城市涌上35万抗议者,高喊“停止种族灭绝”;马来西亚、肯尼亚、比利时等国民众也纷纷上街。 这种民间声浪逼得多国政府不得不调整姿态,但问题在于,当示威口号撞上现实政治,所谓“人道主义”往往只能让步于利益计算。 这场政治风暴真正戳破的,是西方外交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间的精神分裂,荷兰首相斯霍夫一边说“希望改善加沙人道状况”,一边对内阁分裂表示“遗憾但无奈”。 德国一边暂停军援,一边被历史包袱压得强调“以色列安全是德国国家理性”,而最残酷的现实是,当各国政客忙着争吵辞职或抗议时,加沙的饥荒仍在持续,联合国警告死亡人数即将指数级上升。 当政治表演落幕,真正的改变依然悬而未决,或许这才是整场闹剧最该被记住的教训,没有行动支撑的正义感,终究只是茶杯里的风暴。
荷兰大臣好样的! 就在最近,因为荷兰表态要支持以色列,结果荷兰外相等大臣集体
狮子看国际
2025-08-27 21:17:53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