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16日,钱塘江大桥开通的前一天,一位戴着墨镜、穿黑色大衣的神秘人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27 10:17:18

1937年11月16日,钱塘江大桥开通的前一天,一位戴着墨镜、穿黑色大衣的神秘人突然来到钱塘江大桥办事处找茅以升:“把桥炸了。” 主要信源:(光明科技——茅以升:挥泪炸桥只因爱国) 1933年,在天津任教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收到两封改变命运的信函。 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和浙江省公路局长陈体城力邀他在钱塘江上建造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的现代化大桥。 信中痛陈钱塘江阻隔交通国防之弊,更激愤指出济南黄河桥为德造、郑州黄河桥为法比合造、沈阳浑河桥为日造,钱塘江桥必须由中国人自建! 这正契合茅以升留学归国、为国建桥的梦想。 他立刻请长假奔赴杭州。 在杭州,茅以升与杜镇远、陈体城及建设厅长曾养甫会面后,建桥计划迅速敲定。 茅以升被任命为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肩负重任。 1933年8月,筹建工作在简陋办公室启动。 然而,钱塘江自古以“水波恶”、“无底”著称,水势凶险,建桥难度极大。 茅以升决心啃下硬骨头。 经半年勘测论证,选定最佳方案:大桥全长1453米,首创铁路、公路、人行道三层结合设计,兼顾实用与美观(桥头设公园,呼应六和塔)。 预算510万银元(约163万美元),在积贫积弱的中国是天文数字。 更严峻的是,原定两年半工期因战争阴云被压缩至一年半。 1934年11月11日,工程开工。 为赶进度,茅以升率队日夜奋战。 但开工即遇巨大挫折:桥墩需打木桩至江底石层,而江底41米深流沙使打桩极其困难。 几十工人昼夜仅打一根桩,1440根桩需四年! 工程暂停,质疑四起:“中国人不如外国人!” 银行贷款拖延。 曾养甫召茅以升至南京严令:“桥不成,你我跳江!” 转机出现在茅母生日。 愁眉不展的茅以升见女儿浇水冲开泥土小洞,灵光一闪:用水冲沙打桩! 试验成功,“射水法”使效率倍增,工程得以推进。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 战火蔓延,日机频繁空袭杭州,大桥成重点目标。 8月14日夜,茅以升在北岸6号桥墩水下30米沉箱内工作,突遇断电。 若高压气管断裂,江水将涌入,十余人性命堪忧。 30分钟后电复,惊险万分。 原来空袭警报,守闸工关电。 期间三架日机投弹落江,未造成大破坏。 此后日机骚扰不断,工程在枪林弹雨中艰难推进。 为争取时间,中国军队浴血淞沪,延缓日军推进,军方在北岸架设高射炮,迫使敌机无法精准轰炸。 茅以升与工程队争分夺秒,大桥终巍然屹立。 1937年9月26日凌晨4点,首列火车鸣笛驶过大桥。 两岸欢腾,茅以升热泪盈眶。 中国人首座现代化大桥通车! 为迷惑敌人,公路桥暂缓开放,火车灯火管制,制造桥未完工假象。 从1935年4月开工至1937年9月建成,仅两年半,凝聚70余万工日心血。 然喜悦短暂。 战局恶化,日军逼近杭州。 1937年11月16日,大桥公路开通前日,南京工兵学校丁教官携紧急命令至:炸毁大桥! 茅以升心如刀绞,悲愤道:“如亲手掐死孩子!” 但为阻日军利用,炸桥势在必行。 经协商,决定冒险方案:秘密安装炸药,布好引线,暂不引爆,维持通行争取撤退时间。 当晚,茅以升强忍悲痛,亲指工兵在14号桥墩预留孔及五孔钢梁装药,内心滴血。 次日晨,公路桥被迫开放。 民众蜂拥而至,桥面水泄不通。 仅12月22日一天,300多列火车、2000多辆汽车、超10万难民从埋藏炸药的桥上通过! 茅以升与丁教官严控烟火,确保安全。 12月23日下午5点,日军先头部队逼近。 茅以升含泪下令炸桥。 巨响震天,浓烟滚滚,14号桥墩上部炸毁,五孔钢梁沉江。 茅以升悲愤挥毫:“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八年颠沛流离,茅以升舍弃家当,唯精心保管14箱建桥图纸资料。 1945年抗战胜利。 1946年,茅以升接修复命令,激动万分。 历时七年,1953年,钱塘江大桥修复通车,重飞架于江上。 当阳光洒满江面,火车再鸣笛驶过,茅以升桥畔感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以智慧、坚韧与爱国心,不仅建造了物理之桥,更在民族史上架起精神丰碑,粉碎外人断言,赢得尊严与骄傲。

0 阅读:52

猜你喜欢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