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28岁的张连芳接到调令。临上飞机前,她笑着拍完照,却听见身后有人小声

墟史往事 2025-08-21 09:47:36

1964年,28岁的张连芳接到调令。临上飞机前,她笑着拍完照,却听见身后有人小声说:“拍的是遗照!这是去拼命!” 张连芳出生在东北一个普通人家,从小对飞机着迷。高中毕业,她本有机会去苏联留学,但她选了空军这条路。周遭人劝她别冒险,她没听。经过层层选拔,她进了江苏徐州空军航空预备学校。在那里,她每天埋头学航空知识,那时候领航全靠手动计算和目测。她数学好,劲头足,晚上还偷偷用手电看书。教官看她勤奋,送了她一把计算尺。1959年,她毕业分配到航空兵第十三师,当上领航员。这些年,她飞过不少任务,比如在大兴安岭灭火,到南海搜寻遇险民众,还指挥空战。她凭着技术过硬,在部队名声渐起。可这次西北任务,让一切变得不一样。 张连芳坐火车颠簸几天,到了马兰基地。风沙大,条件苦,戈壁滩一眼望不到头。她在会议室得知真相: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空中保障,并钻进蘑菇云采样。这任务关乎国家大事,但危险实打实。她没退缩,说能参与是荣幸,会干好。接下来,她和队友改装飞机,反复练航线。西北天难飞,机场导航设备旧,罗布泊上空没地标,飞机偏航能到20度。她白天检查零件,夜晚算参数,饿了啃饼干,困了洗冷水脸。作为机组唯一女性,队友给她搭简易厕所,风吹塌了就重搭,大家互相打气。 1964年10月16日,天没亮,张连芳整理好飞行服,把计算尺放兜里,走向停机坪。登机检查仪表,指挥部倒数,远处巨响闪光,蘑菇云升起。30分钟后,飞机向云团飞,机身晃,舱内热。她盯仪表调整角度。飞机进云,里面黑,指针乱,警报响。她操作稳机,后舱采样成功。可一股冲击来,她和机长协作脱离。数据不够,他们决定再进。第二次气流更乱,设备出故障,她咬牙取样。飞机落地,她腿软走下,头发乱,脸色白。身后低语说那是遗照,去拼命。 任务后,检查显示张连芳辐射最重。头发掉,身体弱。她没歇,继续工作。单位让她疗养,她说手头活没完。后来,她转民航带徒弟,对学员严,指出错误不留情。大家知道她是为好。现在,马兰基地成教育场所,展柜放当年飞机模型。

0 阅读:43
墟史往事

墟史往事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