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731绝对不存在,也没有侵华日军用华人做人体实验的事实,我们不能用民众情绪代替证据研究!”2020年3月,上海交大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在“新京报”的访谈中大放厥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2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曹树基的一番言论,无异于公开挑战历史的铁证,他宣称“日本731部队绝对不存在”,试图用一套冰冷的数学模型和“病毒传播不可控”的理论,将那段浸透鲜血的历史一笔勾销。 然而,当学者选择为罪行辩护,历史本身就是最公正的法庭。 这场审判,首先从那些不会说谎的物证开始,在哈尔滨平房区的731部队遗址,沉默的证据早已呈堂。 而四方楼底层的解剖台上,渗入肌理的暗红色血渍,现代化学试剂也洗不掉,在去年,考古队在地基下挖出一个铁皮箱,里面的东西成了不寒而栗的铁证:三百多颗人类牙齿,每一颗的缝隙里都检测出超标的汞,这与幸存者“被灌毒药”的证词形成了物理上的对应。 更直接的证据,来自实验室墙角的一份炭疽杆菌样本,经过基因测序,竟与大洋彼岸美国解密的《石井四郎日志》中记载的“B型变种”分毫不差。 当这些物证串联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证据链,从罪行发生地,到受害者遗骸,再到犯罪者的记录,环环相扣。 比如731部队罪证陈列馆里,那管淡黄色的霍乱菌结晶,经检测与1940年浙江衢州疫情的菌株完全匹配,它和一位幸存者后代手中那张描绘弟弟惨死街头的示意图,共同完成了对一场屠杀的指控。 如果说物证是犯罪现场的无声控诉,罪犯亲手写下的文件,就是他们自己签下的罪状,曹树基教授那套“鼠蚤传播不可控”的论调,在日军自己的档案面前显得尤其苍白。 这一份由731部队头目石井四郎亲笔签署的“绝密”报告,详细记录了1940年宁波鼠疫的策划过程,报告中明确写道,他们特意培养了一批“只爱叮人”的跳蚤,播撒前,还抓捕了120名中国人进行活体叮咬试验。 这份报告将细菌战从一个模糊概念,变成了一场有计划、有步骤、有预演的精确军事行动。 在苏联红军缴获的《特别移送档案》里,冰冷的文字记录下更多真相,从1001到1523,每一个编号背后,都曾是一个有名有姓的中国人,但他们的结局都被统一标注为四个字——“实验终了”。 并且最新的解密档案则撕开了731部队“防疫”的伪装,一份《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揭示了它与化学战部队516师团之间频繁的人员调动;另一份《身上申告书》,则曝光了潜伏在中国各地的731成员。 其中,情报员平川义仁的笔记本里一句“钱塘江适合霍乱菌存活”,与杭州出土的细菌弹残片一道,证实了细菌战的实施经过了何等周密的侦察。 当物证与书证形成了逻辑闭环,人证则让这段历史有了血肉和温度,东京审判的被告席上,731部队军医佐藤贤了心理防线崩溃,哭喊着交代:“那些‘马鲁他’(活体实验材料)编号从1001排到1523,全是中国人!” 在俄罗斯解密的伯力审判录音中,军医川岛清亲口供述“每周解剖10名活人”,即便到了晚年,94岁的原731部队技师胡桃泽正邦仍在忏悔录像中痛哭:“解剖孕妇时,胎儿取出瞬间她还在抽搐……” 这些加害者的供述,印证了日本NHK纪录片中一位原少年兵的回忆:“教官说这些不是人,是‘木头’。” 也正是这种将人“非人化”的逻辑,才让反人类的暴行得以施行,与此同时,受害者的记忆也在代代相传。 并且南京记忆传承人李玉瀚,能清晰指出太婆夏淑琴身上被刺刀留下的21处伤疤,这些具体的伤痛,远比任何空洞的“学术争议”更有力量。 更具讽刺的是,在曹树基任教的上海交大校园内,沪江大学抗日纪念馆里就藏着一本学生日记,作者朱邦复在1942年写道:“日军在沪西弄了个秘密实验室,抓了百十来个中国人,听说都当活靶子练手呢!”他所指的,正是731部队在上海的分支——“荣字1644部队”。 可惜,围绕731真相的博弈,并未随着战争结束而停止,战后,美国为换取731部队的人体实验数据,与这群战犯达成秘密交易,豁免了他们的战争罪责。 而在日本,靖国神社里至今供奉着731部队刽子手的牌位,右翼教科书更是一度将这个恶魔部队粉饰为“防疫研究单位”。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树基的论调才不显得孤立,据调查显示,他的论文曾大量引用日本右翼团体编撰的《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并曾赴日将细菌战美化为“历史认知差异”。 当综合所有物证、书证和人证,这场历史法庭的判决已然清晰: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和发动细菌战,是证据确凿、不容置疑的国家罪行。 而哈尔滨平房区那座“谢罪与不战和平之碑”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捍卫文明的底线。 面对这些层层递进、相互印证的铁证,我们不禁要问,如今依然存在的种种为731部队开脱的言论,究竟是源于无知,还是刻意的背叛?
日本731绝对不存在,也没有侵华日军用华人做人体实验的事实,我们不能用民众情绪代
大胆的走走
2025-08-15 22:04:05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