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把60分白送给他,是因为他让国家少花几个亿,庞众望用744分换了一张入场券,

知睿聊教学 2025-08-14 19:01:33

清华把60分白送给他,是因为他让国家少花几个亿,庞众望用744分换了一张入场券,却把研究方向钉在“卡脖子”三个字上。[大侦探皮卡丘]

沧州吴桥县庞家瓦房村,十八岁的庞众望拿到高考成绩那一刻,整个人都愣住了,684分,加上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60分政策性加分,总分744分。

这个成绩让他成了河北省理科状元,消息传开后,村里人都赶来庞家,大家围着那台老旧的台式电脑,一遍遍刷新着成绩页面,生怕看错了数字。

清华大学校长亲自来到这个小村庄,走进庞家那间不到60平米的平房,看到轮椅上的庞志芹,还有桌上摞得老高的习题册。

这些书都被煤烟熏得发黄,但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庞众望出生时,母亲庞志芹就因为意外导致双腿残疾,只能靠轮椅行动,五岁那年,庞众望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需要立即手术。

四万元的手术费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父亲庞德友在外打零工,一个月也就挣一千多块钱。

庞志芹摇着轮椅挨家挨户去借钱,从几十块到几百块,村里人能帮的都帮了。

最终凑齐手术费的时候,庞志芹数着那些皱巴巴的纸币,有些还带着汗渍,手术很成功。

读初中的时候,家里连最基本的学习用品都买不起,别的同学都有复习资料,庞众望只能每天早上五点多就到学校,趁着没人的时候手抄老师的参考书。

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来了,有人带着自家的土鸡蛋,有人端来热腾腾的姜汤。

村里的老梆子戏艺人还特意唱了几段吉祥戏,祝庞众望考试顺利。

进了清华之后,庞众望在个人特长一栏里写了“精通蜂窝煤炉火候控制”。

这个在城市孩子看来很奇怪的技能,对他来说却是从小就掌握的生活必备。

大学期间,他经常利用假期去偏远地区支教,在西藏的一个小学校里,他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子,给孩子们演示物理原理。

毕业的时候,好几家大公司向庞众望抛出橄榄枝,年薪都在百万以上。

但他选择了我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推进技术研究所,专门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喷射技术。

这个选择让很多人不理解,2021年,他参与的团队成功解决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喷射器的技术难题。

这个突破为天和核心舱的顺利发射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当火箭冲向太空的那一刻,庞众望想起了小时候对妈妈说过的话。

现在的庞众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每次回家探亲,他都会给母亲带一个手工制作的火箭模型。

庞众望的故事不是因为什么高大上的理想,而是因为那些最朴素的细节,四万块钱的手术费、两百页手写的演算纸、被煤烟熏黄的习题册。

从那个查高考成绩的夏天算起,已经过去了七年,当初那个紧张地盯着电脑屏幕的少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生力量。

真正的励志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不需要刻意的煽情,有时候,最平凡的坚持就是最了不起的奇迹。

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初心的人,那些用实际行动诠释梦想的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敬意。

网友热评精选:

“这才是真学霸!”

“684分裸分在河北能排前200,就算不加分也是顶尖水平,那些酸‘靠加分’的人,先考个600分再说吧!”

“母亲瘫痪、父亲患病,这种家庭条件还能考出这成绩,换我早崩溃了。清华这60分加得值,给寒门子弟留条路怎么了?”

“人家拒绝高薪搞航天,就冲这份情怀,某些‘精致利己主义者’该脸红了吧?

”庞众望是幸运的,可我们学校好多孩子连补习班都上不起。自强计划名额太少了,能不能多给点机会?“

”感动归感动,但每次宣传都强调他捡废品、住破屋,会不会让贫困生有心理压力?我更想看他科研成果上热搜!“

如果你是庞众望,会选百万年薪还是搞科研?说说你的理由!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9
知睿聊教学

知睿聊教学

知睿喜欢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