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换来的只有一个冷冰冰的事实:防务合作,不是交朋友,是喂狼养虎。 这事还得从枭龙战机的前世今生说起。枭龙是中巴联合研制的第三代多用途轻型战斗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折腾,中国出技术,巴基斯坦出资金,一路磕磕绊绊,2007年才正式服役。 这么些年下来,巴基斯坦靠着枭龙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业,从最初的组装到后来的本土化生产,甚至还琢磨着往外出口。按理说,这是个双赢的买卖,中国打开了市场,巴基斯坦提升了国防能力。可谁能想到,这技术翅膀硬了,反而成了别人手里的刀。 土耳其在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有点耐人寻味了。这两个国家早年间关系挺热乎,政治上互相支持,军事上也有不少合作。2016年土耳其政变后,巴基斯坦还派飞行员去帮忙救火。 一来二去,双方就琢磨着在五代机项目上合作一把。土耳其自己也有个KAAN隐身战机的研发计划,但技术底子薄,尤其是在生产体系和质量管控上没啥经验。巴基斯坦呢,刚好有枭龙项目积累的经验,想着拉土耳其入伙,既能分摊成本,又能扩大朋友圈。 于是从2023年开始,双方签了一堆协议,巴基斯坦把枭龙的生产线、测试设备、工程师培训这些家底都抖落给了土耳其。按照计划,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体要帮着土耳其生产KAAN战机,土耳其则提供一些导弹技术作为交换。原本以为这是强强联合,结果却成了引狼入室。 土耳其拿到技术后,动作快得让人咋舌。他们把枭龙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直接搬到了KAAN项目上,生产效率蹭蹭往上涨。2024年2月KAAN首飞后,三个月内整机装配时间缩短了38%,测试合格率超过95%。 这些数据背后,全是巴基斯坦工程师手把手教出来的经验。更绝的是,土耳其转头就用这些技术去国际市场上抢订单,而且瞄准的都是巴基斯坦和中国原本的目标客户。 印尼的订单就是个典型例子。印尼这些年一直在更新空军装备,原本大家都觉得中国的歼-35E或者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3是热门选择。可土耳其突然杀出来,带着还在试飞阶段的KAAN战机,开出了本地组装、技术转让、快速交付这些诱人条件。 2025年6月,印尼防务展上,印尼高调宣布和土耳其签了48架KAAN的采购协议,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还计划在雅加达设组装线。这可把巴基斯坦给看懵了,自己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徒弟,转眼就把师父的饭碗给砸了。 更让巴基斯坦难受的是,土耳其这招釜底抽薪还不止一次。沙特那边也传来消息,预定了100架KAAN,金额同样过百亿。这两笔订单加起来,原本都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囊中之物,结果全被土耳其用他们教的技术给抢走了。 彭博社的市场调查显示,印尼选土耳其,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了其能提供全链条的技术转让,这恰恰是巴基斯坦和中国之前没做到位的。 这事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可不少。首先是巴基斯坦在技术转让上的天真。他们可能觉得都是穆斯林兄弟,合作起来没啥防备,结果连基本的知识产权保护条款都没谈好。 土耳其拿了技术就翻脸,在国际市场上和巴基斯坦直接竞争,而巴基斯坦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其次是对地缘政治的误判。土耳其虽然和巴基斯坦关系不错,但人家背后还有美国撑腰,KAAN战机用的F110-GE-129发动机就是美国提供的。 这种情况下,土耳其既能享受西方技术,又能借助巴基斯坦的生产经验,两头讨好,巴基斯坦却成了夹心饼干。 再往深了说,这反映出小国在防务合作中的无奈。巴基斯坦想通过技术合作提升自身实力,可一旦合作伙伴翅膀硬了,自己就成了垫脚石。更麻烦的是,这种合作还可能影响到与其他大国的关系。 中国原本是枭龙的主要技术提供方,结果订单被土耳其抢走,心里肯定也不痛快。虽然巴基斯坦后来又从中国买了歼-35E,但这种依赖关系的脆弱性已经暴露无遗。
巴基斯坦购买歼35战机的进程,也不会顺利!怎么也想不到,歼35的条件很苛刻,加上
【120评论】【6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