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

冰希祖宗 2025-08-07 13:29:48

1964年,钱学森在研发东风2号导弹时,发现射程不够,几乎所有人都建议要多加助燃剂。不料,一个小伙子站起来说:“不能加,一滴都不能加!而且要减少600kg助燃剂才行。”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可钱老却立刻陷入沉思。

当时国内导弹研发刚起步,参与项目的多是留苏归来的技术骨干。

三十出头的王永志站在人群里显得格外年轻,他手里攥着被汗水洇湿的演算纸,听着前辈们讨论要不要继续增加燃料。

这个清华航空系毕业、在莫斯科学了六年火箭设计的年轻人,此刻正经历着人生最重要的抉择时刻。

导弹燃料箱的容积是固定的,戈壁滩白天地表温度能达到五十多度,推进剂受热膨胀把燃料箱撑得满满当当。

等到了高空低温环境,这些推进剂又会冷缩,实际装填量反而比设计值少。

就像烧开水壶灌得太满,水一开就溢出来,真正能用的水量反倒不够。

王永志盯着温度变化曲线突然灵光乍现——既然灌太满会浪费空间,何不少装点留出膨胀余地?

这个反常识的想法刚冒头就吓了他自己一跳,当时所有专家都在琢磨怎么多装燃料,连钱学森带着团队反复验算的都是推进剂配比优化方案。

王永志把计算结果核对三遍,确认减少600公斤燃料反而能让实际燃烧量达标,这才壮着胆子在讨论会上开了口。

话刚说完就炸了锅,有个老专家当场拍了桌子,说年轻人根本不懂热力学基本原理。

也有人摇头叹气,说国家花大价钱培养的留学生怎么净出馊主意。

钱学森倒是没急着表态,接过演算纸看了足有十分钟,突然指着某个参数问:"这个温度膨胀系数你们实测过没有?"

三天后,卸掉燃料的导弹进行了第七次试射。

指挥所里静得能听见电子钟跳字的声音,当雷达屏幕上的光点划过预定标线时,不知道谁先喊了嗓子"成了",整个基地顿时沸腾得像开了锅的饺子。

钱学森特意把王永志叫到跟前,当着众人面说:"小同志这个逆向思维要得,搞科研就得有这股子敢想敢干的劲头。"

这次成功让王永志在国防科研领域崭露头角,后来他主持新型导弹研发时,总爱拿这事教育年轻技术员:"别被经验框住手脚,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海阔天空。"

1992年国家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六十岁的王永志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别人劝他该享清福了,他摆摆手说:"当年钱老手把手教我们搞导弹,现在该轮到我们带年轻人上天了。"

载人航天可比导弹复杂得多,光是逃逸塔设计就卡了两年。

有次实验返回舱落地偏差太大,王永志带着团队在内蒙古草原找了三天三夜。

最后在牧民家吃羊肉泡馍时,他突然盯着碗里的油花冒了句:"咱们的降落伞材料是不是该考虑油脂污染因素?"后来果然在伞绳处理工艺上找到突破口。

2003年神舟五号升空那天,王永志在指挥大厅站了整整四个钟头。

杨利伟从返回舱出来时,现场掌声雷动,老爷子却悄悄躲到角落抹眼泪。

有记者追着问感想,他就说了八个字:"饭碗要端,更要端稳。"

这话后来被航天局的年轻人编成顺口溜:"燃料不能随便加,飞船不能随便夸,王总说的端饭碗,里头装的可是整个国家。"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位"载人航天之父"当年差点成了农业专家。

王永志小时候在辽宁乡下饿过肚子,最大的梦想是让老百姓吃饱饭。

抗美援朝时期见着美国飞机在头顶耀武扬威,才咬着牙改学航空。

他办公室里常年摆着两样东西:神舟飞船模型和一小罐东北黑土,说是提醒自己别忘了为什么出发。

去年央视采访他时,九十高龄的老人还清楚记得东风二号燃料箱的容积参数。

主持人问要是再年轻一次会选什么专业,老爷子眯着眼笑:"还是造火箭!不过得建议年轻人多吃点,搞科研费脑子,饿着肚子可算不清公式。"

这话把现场都逗乐了,只有老伴在旁边悄悄抹眼角——她知道老头子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胃。

0 阅读:106

评论列表

大唐小乔

大唐小乔

1
2025-08-07 18:07

致敬老一辈最可爱的人!勉励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玫瑰]

猜你喜欢

冰希祖宗

冰希祖宗

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