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直升机,前往边境地带视察。当副司令见到高耸的

江樵品史 2025-08-07 11:10:00

1978年12月,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直升机,前往边境地带视察。当副司令见到高耸的假山,还有正在挖掘的拦截沟时,认为“实在过于劳神劳力”。回到兰州后,副司令提出:“这样死守不成,要机动防守。”

1979年2月,兰州军区部队守边境,广州和昆明军区发起自卫反击。十三军参战,深入敌境数百里,多次取胜。一次,某部遇敌,敌军不打就跑。 抓俘虏一问,原来敌军官以前在抗法援越时受过十三军训练,一听是十三军就慌了撤退。陈康知道后,说师傅打徒弟,肯定赢。 这仗打得痛快,浇灭敌嚣张气焰。十三军分兵推进,攻占高地,清剿残敌。陈康在后方协调补给,调整部署。 他的指挥风格一贯勇猛,一生打仗五次负伤,获多枚勋章,如二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献身国防,留下“丛林猛虎”和“西北狼”名声。2002年5月23日,他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陈康的军旅生涯,体现出老一辈军人的务实作风。从南方到西北,他不拘泥旧经验,总在变中求胜。视察边境那次,他直指工事问题,不是批评,而是从实战出发。 机动防守的提法,影响了后来边防策略。部队不再一味挖沟垒山,转而注重机动和控制关键点。这在1979年自卫反击中见效,十三军灵活作战,敌军闻风丧胆。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国防建设得接地气,不能光图表面功夫。陈康一生忠诚,伤疤是勋章,调岗后快速适应,证明了军人本色。 再看陈康的贡献,他不只打仗,还注重部队训练。在昆明时,专注丛林战术,到兰州后,结合戈壁特点,优化防务。 1978年考察,他反复巡视,收集数据,形成方案。这过程虽辛苦,但成果显著。会议上,他的意见一锤定音,推动改革。 老战友的赞誉,不是吹捧,而是认可他的转变。从猛虎到狼,象征适应力和智慧。1979年作战,十三军表现突出,俘虏故事更添传奇。但这背后,是陈康等人的积累。国防无小事,他的故事激励后人,提醒我们,策略要灵活,执行要扎实。 陈康逝世后,他的精神流传。军史上,他是典型代表,指挥战役勇猛,获勋章无数。一生为国,2002年离世时,战友敬礼送别。 他的调岗和视察,体现了军区间协作。兰州军区那时面临西北边境压力,他提出机动防守,缓解了部队负担。考察中,他看到假山和沟的弊端,直接点出劳神劳力。 这话接地气,士兵们也觉得在理。方案实施后,边防效率提高。1979年反击,兰州守住后方,昆明广州冲锋在前,整体协调默契。陈康的角色关键,虽在后方,但影响前线。

0 阅读:151

评论列表

华木

华木

2
2025-08-07 12:21

什么狗屁文章,兰州军区和对越自卫反击战挂钩[哭笑不得]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