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儒朱熹的字写的怎么样?实事求是讲,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尽管朱熹是个学问大家,但是在书法方面,好像名气并不是太大,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收藏着一幅朱熹的书法真迹——书易系辞册,被学者公认为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真迹,上面有朱熹名款及“定静堂”印记 说起朱熹,大家伙儿都知道他是南宋理学大咖,1130年生于福建尤溪,字元晦,号晦庵,一生著述等身,像《四书集注》啥的,影响了好几代人。朱熹从小家学渊源深,父亲朱松爱收藏金石文字,他也跟着沾光,早早接触古人墨迹。进士出身后,他没一头扎进官场,而是多在地方讲学,福建武夷山那块儿成了他的根据地。朱熹的理学强调天理人欲啥的,讲究格物致知,这套思想后来成了元明清的官学,帮着稳固社会秩序。咱们中国人讲传统文化,朱熹的贡献那是实打实的,他把儒家思想整得更系统,推动教育普及。书法上,朱熹其实也下过苦功,早年临颜真卿,笔画丰腴,中期追王羲之,沉着典雅,晚年回归自然,线条醇古。南宋时他和陆游、范成大、张即之并称四家,墨迹流传不多,但每件都珍贵。 实事求是讲,朱熹的字写得咋样?这事儿见仁见智。他是学问大家,理学光芒太亮,盖过了书法名头。其实他的字不俗,笔法老辣,有力透纸背的劲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那幅《书易系辞册》,就是典型例子。这件纸本册页,共十四开,每开高36.5厘米,宽61.8厘米,抄录《周易》系辞上、下传及说卦传部分,总107字。每行只写两个大字,行楷体,结构严谨,用笔迅捷。末尾有朱熹书款,还钤了“定静堂”印。学者们公认这是朱熹存世仅见的大字真迹,元明时经藏家之手,清乾隆年间入内府,著录在《石渠宝笈初编》里,后来随文物南迁到台北。 单看这幅,字迹刚健挺拔,凛然有气势,透出一种不容侵犯的力度。朱熹性格刚直,脾气倔,意志坚定,这在字里头体现得淋漓尽致。字如其人,他面对朝廷党争,坚持原则,多次贬谪也不妥协,最终确立理学地位。研究这件真迹,不光欣赏技艺,还能从中吸取传统文化精髓。朱熹的书法风格,受家学影响大,早年得益于蔡襄、王安石等,笔意俊逸。后来上溯钟繇、王羲之,融入颜真卿行草,形成了自家风貌。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里夸他善行草,大字沉着典雅,片纸寸楮都值钱。现代学者也说,这册填补了宋代理学家书法空白,体现了理学与书法的融合。 朱熹一生为官才九年,其余时间讲学著书,书法是修身养性的一部分。他在白鹿洞书院啥的订教条,推动书院建设,这也间接影响了书法传播。咱们今天看朱熹的字,得结合时代背景,南宋那会儿军事失利,士人注重内省,他的书法就带点内敛刚劲。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他书法顶尖,有人说比起专职书家,名气小了点,但这不影响其价值。朱熹的理学对后世文学有影响,虽有些负面,但他的诗文本身清远,有文学味。《诗集传》恢复了《诗经》部分文学性质,这点值得肯定。
宋代大儒朱熹的字写的怎么样?实事求是讲,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尽管朱熹是个学问大
梦幻樱花季
2025-08-04 21:27: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