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次整个江南上榜的才子仅13人,而这13人中,有5人是盐商之子,他们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平常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甚至越是文章狗屁不通者,越在高位。 其中内幕不言而喻。秀才们一时情绪失控,他们聚集起来,走上街头一同抗议这次乡试,甚至赶到贡院,将“贡院”两个大字改为了“卖院”,讽刺这次录取结果其实就是一场买卖行为。 很快消息就报告给了康熙。康熙一看秀才都造反了,这还了得,立即下令彻查。事情很快水落石出。 这次乡试主考官是左必蕃,副考官是赵晋。搞事情的主要是副主考官赵晋,他与几名负责科考的官员,和几个盐商子弟串通舞弊,以考生吴泌为例,他是大盐商吴荣赞之子,先拿出3000两白银贿赂考官,赵晋与他约定最少进前20名,此外,吴泌还花费5000两白银请枪手,代写文章。其他几位考生也是如此操作。 此事一经暴露,考生们送给两位考官一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讽刺主考官左必蕃是个睁眼瞎,对舞弊视而不见;赵晋大胆妄为,什么钱都敢收。 赵晋一看自己难逃一死,直接吊死在扬州狱中,左必蕃因为监管不力,也被革职。其他几名直接参与的官员,被判弃市。 虽然清朝对科考舞弊处理十分严重,但因为法律与现实执行有差异,因为大部分实际罪过没有像到杀头那么严重,但却往往株连死刑。 这时官员们往往就如同左必蕃那样,选择视而不见,这也导致科考抓小抄的很多,抓群体舞弊的却甚少。只有像赵晋这样贪心不足,做得太过分了,闹起了群体事件,朝廷才会下令查处。
761年,史朝义发动兵变,将父亲史思明捆了。史思明大怒:“我是你父亲,你敢弑父?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