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这

古今知夏 2025-07-22 15:05:17

冯德莱恩是不想来中国的,可架不住欧盟经济快扛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来装笑脸。 这几年她在欧盟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跟着美国的节奏没少折腾。今天对着中国新能源车扣上 “产能过剩” 的帽子,要搞反补贴调查。明天又扯出 “新疆棉” 的幌子,撺掇欧盟企业搞所谓 “供应链剥离”。那些年,中欧峰会开得磕磕绊绊,贸易谈判屡屡卡壳,背后总少不了她煽风点火的影子。 可如今,欧盟的经济账本实在没法看了。她再硬气,也架不住底下的成员国天天来敲门。德国总理朔尔茨上个月公开说,“欧洲企业的生存离不开中国市场”。法国总统马克龙更直接,在欧盟峰会上拍了桌子,“再不对华缓和,空客的订单就要被波音抢光了”。 企业的日子尤其难熬。德国汽车三巨头的财报像被扎破的气球,一天比一天瘪。2025 年一季度,大众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跌了 7.1%,宝马更惨,17.2% 的跌幅让慕尼黑总部的高管们夜夜难眠。 要知道,中国可是宝马全球最大市场,贡献了它三成以上的利润。奔驰的电动车型在中国卖不动,原本规划的沈阳电池工厂,现在连开工日期都往后拖了三次。 不止汽车业。巴斯夫在湛江的一体化基地,原本想靠欧洲技术赚差价,结果欧洲本土工厂因为能源价格飙涨,开工率连六成不到,只能指望中国市场的订单填窟窿。 西门子的工业机器人,2024 年在欧洲的销量掉了 12%,反倒是中国工厂的出货量涨了 18.5%,逼得西门子 CEO 在财报会上直叹气,“必须重新评估对华策略”。 这些企业的哀嚎,顺着产业链一路传到了布鲁塞尔。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 年欧盟对华贸易顺差缩窄到 127 亿欧元,这是十年里的最低值。 更要命的是,欧盟工业产出连续六个月下滑,制造业 PMI 在 47.8 的荣枯线以下趴了快一年,不少工厂干脆把生产线搬到中国,留在欧洲的工人开始上街抗议。 冯德莱恩不是没试过硬撑。去年她推动的 “碳边境税”,本想卡住中国出口的脖子,结果中国反手就对欧盟的高端钢材加了关税,搞得卢森堡的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哭着喊着要欧盟豁免。 她主导的 “芯片法案”,想把中国排除在供应链外,可荷兰 ASML 的 CEO 直接怼她,没有中国市场,我们的光刻机卖谁去?” 如今的欧盟,就像个攥着空钱包的阔少。一边是美国忙着搞 “印太经济框架”,把欧洲企业晾在一边;另一边是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14 亿人的消费能力摆在那儿。 法国的红酒、意大利的奢侈品、西班牙的橄榄油,这些曾经在华畅销的欧洲商品,2025 年一季度的进口量都在跌,企业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更讽刺的是伽利略卫星计划的旧事。当年欧盟拉中国入伙又半路踢出局,逼着中国自主搞出北斗系统。 现在欧洲的渔船在印度洋作业,得靠北斗导航避开暗礁;空客飞机飞越喜马拉雅山,气象数据得从中国风云卫星获取。这些年欧盟在高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围堵,最后都变成了给自己套的枷锁。 冯德莱恩来中国前,在欧洲议会的讲话里还嘴硬,说要 “维护欧洲战略自主”。可飞机一落地,面对中国商务部列出的中欧贸易清单,她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清单上,中国刚批准的德国拜耳新药、法国空客的 16 架 A350 订单,全是欧盟企业盼了大半年的 “救命稻草”。 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再不来装笑脸,欧盟的经济就得真往下掉了。那些年跟着美国喊的口号,现在都变成了打自己脸的巴掌。毕竟,企业要活下去,工人要吃饭,选票要保住,这些实实在在的压力,可比意识形态那套虚头巴脑的东西管用多了。

0 阅读:1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