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间,有位16岁的女子,被订婚的男方告到官府,称其未婚竟有了4个月的身孕

历史趣闻社 2025-07-19 16:36:51

明朝宣德年间,有位16岁的女子,被订婚的男方告到官府,称其未婚竟有了4个月的身孕。女子为证清白,竟掏出一把匕首,将腹部刺开 大堂上的人都看傻了。县官刚把惊堂木拍下去,正等着那女子磕头认罪,冷不丁就见一道寒光闪过。那匕首是女子藏在袖口的,平日里用来裁布料的小物件,此刻被她攥得死紧,银亮的刃口没入皮肉时,发出细微的“噗”声。 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染红了她靛蓝色的布裙。女子疼得浑身发抖,却死死咬着嘴唇没哼一声,只是瞪着跪在对面的未婚夫,眼里像淬了冰。那未婚夫是镇上绸缎铺的少东家,叫张启山,此刻脸都白了,往后缩了缩,差点从地上滑下去。 “你、你这是做什么!”县官惊得从公案后站了起来,官帽上的珠串都晃悠着。两旁的衙役“哗”地围上来,手里的水火棍都忘了举。围观的百姓踮着脚往里头瞅,有人吓得捂住了嘴,也有人红着眼圈叹气——这姑娘叫林秀娘,是镇上绣活最好的,平日里帮着寡母打理绣坊,说话都细声细气,谁能想到性子这么烈。 秀娘的母亲从人群里挤进来,抱着女儿瘫软的身子哭得肝肠寸断:“我的儿啊!你何必如此!娘信你啊!”秀娘抬起手,想擦母亲的眼泪,指尖刚碰到娘的脸颊就垂了下去,人已经昏了过去。 县官急得直跺脚,喊着“快传郎中”,眼睛却瞟向张启山。这案子本就蹊跷,张启山三天前递了状子,说秀娘不守妇道,肚子里有了旁人的骨肉,要求退婚,还得秀娘家赔双倍彩礼。当时秀娘来应诉,只说绝无此事,求县官明察。 郎中来得快,是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颤抖着手指探了探秀娘的鼻息,又解开她的衣襟查看伤口。他眉头越皱越紧,半晌才直起身,对着县官拱手:“大人,这姑娘……腹中空空如也,哪里有什么身孕?” 这话一出,大堂里炸开了锅。张启山的脸“唰”地成了紫茄子色,头埋得快贴到地上。有知道内情的百姓开始嘀咕,说张启山上个月去邻县进货,看上了那儿的盐商千金,那姑娘嫁妆丰厚,他便想赶紧跟秀娘了断。 秀娘被抬回家里,灌了三天汤药才缓过来。她醒来第一眼就问母亲:“官爷信了吗?”母亲握着她缠满布条的手哭:“信了!都信了!那姓张的已经被官爷打了板子,还了咱们清白。”秀娘这才松了口气,苍白的脸上露出点笑意,只是那笑意里带着疼,也带着释然。 案子结了那天,县官亲自去了秀娘家。看着炕上瘦得脱了形的秀娘,他叹了口气:“你这性子也太烈了,就没想想别的法子?”秀娘靠在枕头上,声音还有点虚:“大人,女子名节重过性命。我若认了,我娘在镇上抬不起头,我林家的绣坊也没人敢来光顾了。” 这话传到镇外的学堂里,教书先生把这事编成了故事,教给学生们。不是教他们学秀娘自伤,是教他们:清白二字,重逾千金,可护它的法子,该有更妥当的路。后来镇上的百姓见了秀娘,都敬着她,说这姑娘骨头硬,心也亮。 张启山退婚不成,反落了个“诬告良善”的名声,绸缎铺的生意差了大半。听说他后来娶了个脾气暴躁的媳妇,家里日日鸡飞狗跳,街坊们都说,这是亏心事做多了的报应。 秀娘养了半年才好利索,肚子上留了道浅浅的疤。有回她给绣品描花样,指尖划过那道疤,忽然笑了。她娘问她笑啥,她说:“这疤记着的,不光是疼,还有咱林家的体面。” 那年冬天,有个跑镖的后生路过镇上,听说了秀娘的事,特意来绣坊订做镖旗。见了秀娘本人,只说:“姑娘这般心性,配得上世间最好的尊重。”后来这后生常来,送来些外地的丝线,也送来些江湖上的新鲜事。再后来,两人成了亲,后生走镖时总带着秀娘绣的平安符,逢人就说自家媳妇是个有风骨的。 据《宣德年间江南案抄》记载

0 阅读:82

猜你喜欢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