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绝不可能坐视俄罗斯被放倒。”这句话,最近在西方外交圈疯传。有人说这是王毅亲口对欧洲高层说的原话,也有人质疑这太直接,不像中国官方的风格。但话虽未必原样说出口,意思却一点不假——尤其放在当前全球格局下,这就是中国对西方的一次精准摊牌。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其中能源占比超过60%。光说数字可能有点抽象,打个比方,俄罗斯每天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的天然气,足够北京这样的大城市用三个月。
如果俄罗斯被西方制裁搞垮,中国能源进口就得另寻他路,不仅成本会大幅增加,运输路线的安全性也会受影响。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能源嘛,大不了多花点钱从别处买。可你想过没有,能源进口就像吃饭,突然换个地方买米,米价涨了不说,运输路上还得担心被人截胡。现在俄罗斯的天然气直接通过管道送到咱家门口,安全又省心。要是换了其他国家,要么得走海运,经过那些不安稳的海域;要么得经过其他国家的领土,人家要是使绊子,咱就得抓瞎。
再说成本,俄罗斯的能源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咱两家签的都是长期合同,价格稳定。要是换了其他供应商,人家看你着急买,坐地起价你能怎么办?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平时固定一家买,价格公道。突然这家不卖了,你得去别家买,人家一看你着急,肯定涨价。到时候咱的工业成本、生活成本都得跟着涨,老百姓过日子就得紧巴巴的。
还有运输路线的安全性,现在俄罗斯的能源通过管道直接送到咱国内,不用经过第三国,减少了很多风险。要是俄罗斯没了,咱就得重新找能源进口路线。比如从中东进口石油,得经过马六甲海峡,这地方美国重兵把守,万一哪天人家不让过了,咱的油轮就得堵在那儿。到时候国内的加油站没油了,工厂停工,那场面想想都可怕。
有人可能会说,咱可以搞能源多元化,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这话没错,但多元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就像你吃饭,不能突然从吃米饭改成吃面包,得慢慢适应。咱现在已经在搞多元化了,比如从非洲、中亚进口能源,但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能力有限,短期内根本替代不了俄罗斯。
而且,俄罗斯被西方制裁搞垮了,对咱中国的战略安全也不利。美国现在已经把咱当成最大的竞争对手,要是俄罗斯倒下了,美国就能把全部精力都用来对付咱。到时候在台海、南海,美国肯定会更加嚣张,咱的压力会更大。就像两个人打架,你旁边有个帮手,对方就不敢轻易动手。要是帮手被打倒了,对方就会集中力量对付你,你说你能不紧张吗?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咱中国一直坚持不结盟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不交朋友。俄罗斯是咱的战略伙伴,双方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多共同利益。比如在联合国,咱和俄罗斯经常联手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要是俄罗斯被搞垮了,咱在国际上就少了一个重要的盟友,说话的分量也会减轻。
还有,俄罗斯要是倒下了,全球能源市场就会被西方垄断,他们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咱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就得任人宰割。这就像菜市场里只有一家卖菜的,你想买就得听人家的价,没商量的余地。咱可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再说说西方的那些制裁,表面上是针对俄罗斯,实际上是想杀鸡儆猴,警告其他国家不要和他们作对。要是俄罗斯被制裁垮了,其他国家就会害怕,不敢和咱中国合作。到时候咱在国际上就会变得孤立无援,这正是美国想看到的。
咱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咱会任人欺负。在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咱必须强硬。俄罗斯的稳定关系到咱的能源安全、战略安全,咱绝不可能坐视不管。就像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倒了整个家就散了。
有人可能会说,咱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还怕美国不成?这话没错,但咱得讲究策略。和美国硬拼对咱没好处,咱得想办法分化他们,减少压力。俄罗斯就是咱在国际上的一个重要筹码,有了俄罗斯,美国就不敢把咱逼得太紧。
最后,咱得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俄罗斯要是出了问题,咱中国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咱必须支持俄罗斯,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这不仅是为了俄罗斯,也是为了咱自己。
总之,“中方绝不可能坐视俄罗斯被放倒” 这句话,虽然不一定是王毅外长的原话,但道出了咱中国的真实立场。咱中国不是好战,也不是想搞对抗,咱只是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在这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咱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被西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只有这样,咱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