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Powin向美国新泽西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重组申请,震动了全球储能行业。
根据申请文件,Powin的资产与债务规模在1亿至5亿美元之间,这一事件不仅对其自身业务造成了重大打击,也让亿纬储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等众多中国储能企业陷入了舆论焦点。
这些曾与其签署电芯采购意向协议的企业是否陷入重大危机?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Powin提交的前50大债权人名单中,处于舆论焦点的亿纬储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等企业,却并未出现在债权人名单中。
公开信息显示,Powin成立于2010年,是美国第三大储能企业。该公司长期依赖中国储能产业链,采购范围涵盖电芯、储能集装箱及配套设备。此次陷入舆论风波的亿纬储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曾先后与其签署电芯采购意向协议。
2024年1月12日,海辰储能与Powin签署5GWh储能电池框架采购合作协议;2024年4月29日,瑞浦兰钧与Powin签署12GWh问顶320Ah储能电芯合作框架协议;2024年6月19日,亿纬锂能子公司亿纬储能与Powin签署《Powin/EVE电池组和下一代电池供应谅解备忘录》。
从此次公开的Powin债权人名单细节来看,其第50位债权人的债务规模仅为27.8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1万元)。这一数据意味着,未出现在名单中的企业与Powin的合作大概率尚未产生大额应收款项,大概率已在这场风暴中进入“安全区”。
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这主要是因为在签署采购意向协议后,Powin并未实际下单,所以不存在欠款情况。“合作框架协议并不等同于实际订单,海辰储能这些企业缺席债权人名单的公司纯属“躺枪”了。”该名知情人士表示。
事实上,Powin陷入破产困境并非毫无征兆。早在5月底,该公司就向俄勒冈州当局提交通知,警告可能裁员250人,其中包括CEO及其他高管,并表示若业务状况未改善,公司或将于7月28日停业。
Powin在声明中提到,公司面临“重大财务挑战”,背后折射正是美国储能行业持续面临的深层矛盾。美国进口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及独立储能税收抵免政策或将取消,直接打击了项目经济性。加之对中国供应链的严格限制,让深度绑定中国企业的集成商首当其冲。
此次包括海辰储能在内的几家中国储能企业得以“幸免遇难”,大概率也是基于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实施了更加谨慎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Powin事件也敲响了警钟,在未来的国际合作中,还需更加谨慎地评估合作方的财务状况与市场风险。
转自:华夏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