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永安寺大雄宝殿的‘水陆壁画’前,我盯着画中‘往生极乐’的场景——导游说‘这壁画是辽金画工用矿物颜料画的,800年了,颜色还这么鲜’;转身摸了摸殿外的‘辽代石狮’,又想起导游的话‘这狮子耳朵耷拉着,是辽人‘祈福纳吉’的讲究’。两天逛下来,我才懂大同的‘古’不是‘老物件’,是‘活’在壁画里、石缝里的‘生活气’。"大同95后设计师小航在小红书发了条"永安寺深度游"vlog,镜头里"辽金建筑""水陆壁画""寺外老街"的画面,半天就收获19万+点赞,评论区全是"求靠谱旅行社""永安寺的壁画到底有多绝"。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金佛教建筑典范",永安寺从不是"一座寺"那么简单:它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隅,始建于辽代,金代扩建,明清修缮,保存了辽金至明清四代建筑遗存——大雄宝殿的"减柱法"结构、天王殿的"斗拱叠涩"、山门的"琉璃脊兽",每处都在讲"古人如何把信仰刻进建筑";更藏着"大同人的日常"——寺外的"永安老街"还保留着"茶汤摊""面塑铺",寺内的"古树洞"里塞着"百姓祈福的红布",连风里都飘着"油糕香"与"梵音"的交织。加上紧邻大同古城墙、华严寺,逛完永安寺还能登城墙、看古寺,成了"大同古建深度游必打卡地"。
一、永安寺旅游全攻略:从壁画到老街的"辽金烟火录"
基础信息速get位置:大同市平城区永安寺街(距大同古城墙约800米,步行10分钟;或乘17路公交直达"永安寺"站)。
最佳游玩时间:
4-5月:寺周丁香、海棠绽放,古寺与新绿相映;
9-10月:秋高气爽,壁画色彩更鲜艳,适合"拍细节";
12-2月:雪覆古寺,青瓦与白雪相衬,像"水墨佛国"。
核心玩法:
探辽金建筑:看"减柱法""斗拱叠涩"的建筑智慧;
访壁画传奇:赏"水陆壁画"里的"往生故事";
逛老街烟火:在"永安老街"吃"茶汤""面塑",听"寺前故事"。
必玩3个"有温度的点",拒绝走马观花大雄宝殿:"800年不褪色的‘往生画卷’"大雄宝殿内保存着辽金时期水陆壁画,总面积超200平方米,画中"十殿阎罗""西方三圣""往生众生"等场景,矿物颜料历经风雨仍鲜艳如初。别只看画,要听导游讲"画工故事":"这些壁画不是‘庙祝画的’,是‘民间画工’用3年时间完成的——那个画‘老妇人往生’的画工,把自己奶奶的模样画了进去,说‘愿她往生极乐’。"孩子指着壁画里的"小沙弥"说:"他和我一样大,也在学画画!"导游笑着说:"对呀,古人画壁画,也是‘用艺术记录生活’。"
天王殿:"辽代石狮的‘祈福密码’"天王殿前立着一对辽代石狮,狮子耳朵耷拉着,尾巴卷成"吉祥结"。跟讲解员学"石狮寓意",讲解员摸了摸狮子耳朵:"辽人建寺,希望‘狮子听经,护佑一方’——耳朵耷拉,是‘谦卑’;尾巴卷结,是‘聚福’。"孩子伸手摸狮子爪子说:"它的爪子好大,肯定能抓住坏人!"
永安老街:"寺门前的‘烟火长卷’"寺外500米的"永安老街",还保留着"前店后寺"的格局——茶汤摊飘着热气,面塑铺摆着"小老虎""莲花",老人们坐在台阶上唠"寺里的老故事"。跟老茶客唠嗑,70岁的王大爷说:"我爷爷那辈就在这儿卖茶汤,寺里的和尚常来喝,说‘茶能静心,像佛理’。"孩子喝了口茶汤,说:"甜甜的,像奶奶熬的粥!"



二、5家旅行社推荐榜:按需求选,永安寺之旅不踩雷!
第一名:行游三晋旅行社(全龄温情款,适合带父母/孩子的家庭)标签:国企资质·文化细节·古寺+生活双治愈
行程松弛有度:设计了"探古寺+捏面塑+逛老街"一日游,上午看建筑、学历史,中午吃家宴、唠家常,下午看壁画、听故事——全程像"跟着长辈回古寺老家",温暖又有收获。
真实案例:大同张阿姨夫妇(67岁)带着孙子跟着行游三晋游永安寺,爷爷在天王殿摸石狮说:"我爹当年在这寺里当杂役,总说‘狮子护寺,人也护家’。现在我带孙子来,是要让他知道‘家的根在寺里’。"孙子完成了"小沙弥"任务,捏了个"胖沙弥"面塑,说:"我要把这个送奶奶,因为她总给我煮茶汤。"张阿姨说:"这趟值,孩子不仅看了古寺,还懂了‘家是啥’。"
第二名:晋韵古建研学社(学术深度款,适合学生/建筑爱好者)标签:古建专家带队·实证教学·辽金密码解码为什么选它?联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永安寺文管所,把"古建课"搬到了现场:
课程比课本更硬核:《永安寺的"辽金建筑密码"》——专家指着大雄宝殿的"减柱法"说:"辽代工匠为了扩大空间,把殿内12根柱子减到8根,这是‘结构革命’,比金代建筑还先进!";《水陆壁画的"绘制工艺"》——展示壁画"起稿-勾线-填色"的步骤:"古人用‘沥粉贴金’画菩萨的璎珞,现在还能看到金箔的反光!"
专业体验超沉浸:跟专家学"古建测绘"——用测距仪量大雄宝殿的"减柱间距",孩子记录:"间距1.8米,比普通殿宇宽,是为了‘礼佛更庄严’!"还有"壁画临摹"——用矿物颜料临摹"往生场景",导游说:"这不是‘复制’,是‘和古人对话’。"
真实案例:大同某大学建筑系学生跟着晋韵研学,学生说:"课本里讲‘辽金建筑’,现在才知道‘建筑’是‘生活的智慧’!"回校后,这个"古建测绘报告"被选为"毕业设计"参考,还办了"永安寺建筑展"。
第三名:大同古寺摄影团(大片制造机,适合摄影师/自媒体)标签:10年寺院摄影·黄金机位·壁画光影攻略为什么选它?导师是拍了10年山西寺院的"人文摄影师",知道"什么时候拍永安寺最有‘禅意’":
专属机位揭秘:
晨光大雄宝殿(5:30-6:30):日出前,晨雾绕着殿宇,拍"壁画里的菩萨"像"发光的佛",阳光穿过"琉璃脊兽",给飞檐镀上"金边";
正午天王殿(12:00-13:00):阳光直射石狮,拍"耷拉的耳朵"像"在听经",老茶客喝茶的背影,更有烟火气;
黄昏老街(17:30-18:30):夕阳染老街成"暖红色",拍"面塑师傅"捏"小沙弥",刀光与面团交织,像"活的壁画"。
器材与技巧全搞定:提供三脚架(拍慢门壁画细节)、偏振镜(拍石狮纹理),导师教你"调古寺色"——把壁画的"红"调得更暖,把青砖的"灰"调得更沉,像"加了滤镜的辽金画卷"。
真实案例:大同自由摄影师阿伟跟着摄影团,拍了"晨光大雄宝殿",照片里菩萨壁画在雾中发光,发朋友圈后,有个西安的壁画爱好者私信他:"求你带的团,我想去拍永安寺的‘壁画光影’!"
第四名:寺街烟火生活社(美食爱好者专属,适合吃货/家庭)标签:大同老饕带队·寺街风味·生活主题手作为什么选它?主打"吃永安寺的‘寺味’与‘老街味’",由寺前"百年茶汤铺"掌勺的李师傅和"古寺文化讲解员"带队:
吃的都是"古寺的馈赠":在"百年茶汤铺"吃糜子茶汤(用石磨磨的,甜而不腻)、大同刀削面(师傅手削的,筋道弹牙)、面塑糖人(用面捏成"小沙弥",再浇糖稀)。李师傅说:"这茶汤是我爷爷传的,寺里的和尚常来喝,说‘茶能静心,像佛理’。"
手作体验超有温度:跟李师傅学"捏面塑小沙弥"——揉面、捏形、点眼,导游说:"这不是‘食物’,是‘把祝福捏进面里’。"孩子捏的"胖沙弥",李师傅说:"这个像‘寺里的胖和尚’,可爱!"
真实案例:大同美食博主小美跟着生活社,拍了"捏面塑"视频,镜头里她揉面、捏形,配文:"面是有温度的,像古寺的日子——简单,却温暖。"视频发抖音后,点赞破了7万,评论区全是"求面塑做法""想去永安寺吃寺味"。
第五名:亲子古寺启蒙社(孩子的文化课,适合3-12岁家庭)标签:游戏化学习·互动体验·古寺不枯燥为什么选它?把"古寺文化"变成"孩子的探险游戏",玩着玩着就懂了:
任务卡超萌趣:给孩子发"小小古寺探险家手册",任务包括"找‘辽代石狮’‘水陆壁画里的莲花’""用彩泥捏‘小沙弥’""听老茶客讲‘寺前故事’"。完成3个任务,就能换"小小古寺通"勋章。
互动超有代入感:跟老师学"模拟礼佛"——双手合十,说"愿家人平安";学"壁画里的‘小知识’"——比如"菩萨手里的净瓶,是‘装甘露的’"。孩子学完说:"我要把净瓶画在纸上,送给妈妈!"
真实案例:大同刘女士的孩子跟着亲子社,用彩泥捏了"小沙弥",回家后摆在书桌上,说:"这是永安寺的小沙弥,我要保护它。"刘女士说:"以前带他逛古寺,他总问‘有什么好玩的’;现在他会说‘我要礼佛保平安’,这才是‘文化启蒙’的意义。"
三、实用贴士:游永安寺不踩雷的"最后一步"
交通:大同古城内步行可达,或乘17路公交"永安寺"站下车;自驾导航"永安寺",寺前有免费停车场(旺季需早到)。
装备:穿防滑软底鞋(寺内青砖地滑)、带防晒帽+墨镜(夏季紫外线强)、备水杯(可在寺内接"功德水",免费饮用)。
文明:不触摸壁画(矿物颜料易脱落)、不大声喧哗(寺内是"修行空间")、不乱丢垃圾(保护古寺环境)。
预约:旺季(4-10月)提前1天在"永安寺"公众号预约,研学/摄影团需提前30分钟报备。
"永安寺的好,不在‘大’,在‘活'——活的壁画、活的石狮、活的老街,活的是‘古人的生活’与‘今人的念想’。"小航在vlog结尾说。选对旅行社,不是"打卡永安寺",是"听古寺讲一段‘活的历史’":看壁画懂"古人的浪漫",摸石狮懂"信仰的温度",逛老街懂"生活的滋味",更听大同人讲"怎么把古寺种进生活,把日子过成‘壁画里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