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教育协作再深化 汶川水磨中学教师赴绵阳实验中学跟岗学习

11月3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中学校教师团队抵达绵阳市实验中学(绵阳七中),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活动

11月3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水磨中学校教师团队抵达绵阳市实验中学(绵阳七中),正式开启为期一周的跟岗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深度交流与学习,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助力水磨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当日上午,跟岗培训见面会在绵阳市实验中学南河校区行政会议室举行。绵阳市实验中学肖义辉校长对远道而来的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本次合作的背景与整体培训规划。汶川县水磨中学校何勇校长在发言中,勉励全体跟岗教师珍惜此次宝贵机会,虚心求教,积极汲取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为水磨中学的发展带回新思路、新方法。绵阳市实验中学肖静副校长就本次跟岗的具体日程、导师对接安排及研修要求进行了细致解读,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协作基础。

见面会后,在水磨中学行政人员的引导下,跟岗教师团队参观了绵阳市实验中学校史馆。通过大事记、历任校长介绍、校区发展历程等板块,老师们系统了解了该校自1993年建校以来的辉煌历史与“一校多区”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深入学习了“办有灵性的教育,育能创新的人才”的办学理念、“好学力行,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以及学校在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特色课程、荣誉成果等方面的卓越成就。

当日下午,跟岗教师团队又前往绵阳市实验中学石塘校区进行沉浸式参观。充满活力的校园景观、创意十足的学生作品墙、专业先进的实验室和功能场馆,无不彰显着“灵性教育”的文化浸润与素质教育的扎实实践。老师们还与校区师生进行了现场交流,直观感受课堂教学氛围,对学校“和而不同”的办学格局有了更具体的认知。

据悉,在接下来的跟岗培训期间,水磨中学的教师们将与绵阳市实验中学的指导教师结成对子,围绕课堂观摩、集体备课、专题研讨、教研反思等多个环节展开深度学习和交流。此次跟岗培训,不仅是两地教育情谊的深化,更是共同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径、谱写育人新篇章的重要实践。(姜京松 罗红琼 冯明波)

网评  | “跟岗共研”,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山海同心,教育共情。汶川县水磨中学校教师团队赴绵阳市实验中学开展跟岗培训,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校际交流,而是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优质资源辐射带动的一次生动实践。从雪域高原到教育厚壤,变的只是地理空间,不变的,是教育工作者们对教育事业共同的赤诚与追求。

当前,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是重要课题。而“跟岗学习”作为一种深度浸入式的培训模式,其价值远超传统讲座或观摩。它打破了地域与信息的壁垒,为相对薄弱地区的教师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看问题的机会。汶川水磨中学的教师们走进绵阳实验中学的校园、课堂、教研组,零距离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高效的课堂教学以及丰富的校园文化。这种“身临其境”式的学习,能够让参训教师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理论如何落地生根,更直观地感受名校的教育生态,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

此次培训的精心组织也值得称道。从隆重的见面会明确目标,到校史参观理解文化底蕴;从多校区沉浸式体验办学特色,到详细的导师结对安排,确保了跟岗教师不仅“看到”,更能“学到”、“思到”。围绕课堂观摩、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等任务驱动,使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体现了主办方绵阳市实验中学作为优质学校的责任担当与开放胸怀,也展现了受训方水磨中学锐意进取、虚心学习的积极姿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期待,水磨中学的教师们能将此行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为自身的教育智慧与实践能力,真正“带得走、用得上”,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看到这种“涪汶同心”的模式能够常态化、机制化,从单向的跟岗学习,逐步发展为双向的教研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教育发展中的挑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跟岗共研”是起点,而非终点。它搭建了一座桥梁,连接起不同地区教育工作者的心灵与智慧。让我们期待,通过更多这样扎实有效的行动,能够汇聚成推动区域乃至更大范围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的磅礴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教育均衡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