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山井下瓦斯、煤尘密布,潮湿多尘且信号复杂,安全监管既需应对高危环境,又要实现执法过程可追溯与信息实时互通。5G 煤安防爆执法仪以煤安认证为安全根基,融合高清音视频摄录与 5G 高速传输能力,从 “单一记录工具” 升级为 “移动监管中枢”,为井下执法、巡检管控、应急处置提供全链条支撑,成为智慧矿山安全监管的核心装备。
煤安合规设计:适配高危环境安全底线
矿山井下属于Ⅰ 类爆炸性环境,执法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监管人员与矿工生命安全。5G 煤安防爆执法仪必须通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认证,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MA 标志),严格符合 Ex ib I Mb 防爆标准。其本质安全设计直击风险核心:采用低功耗电路与隔离防护技术,短路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远低于瓦斯点燃阈值(0.28mJ);外壳选用阻燃抗冲击材质,配合 IP68 级防尘防水设计,可耐受 1.5 米跌落冲击与积水浸泡,即便被煤尘覆盖仍能正常运行。
山西大同某煤矿曾因使用普通执法设备引发火花报警,更换5G 煤安防爆执法仪后,设备在采掘面高瓦斯环境中稳定运行,全年未出现安全隐患,彻底解决了监管设备“合规难、易损坏” 的痛点。
5G 高清摄录:实现执法与巡检全程可溯
传统监管依赖纸质记录与事后核查,易出现证据缺失、责任不清等问题。5G 煤安防爆执法仪搭载 4K 高清摄像头与红外夜视模块,暗光环境下也能清晰捕捉设备状态与人员操作细节,支持 128GB 大容量存储,可连续摄录 10 小时以上。借助 5G 高速传输功能,音视频数据实时回传至智慧监管平台,配合时间戳与定位水印,实现 “执法即记录、记录即上传”。
山东能源集团兴隆庄煤矿引入该设备后,监管人员通过5G 煤安防爆执法仪实时抓拍“三违” 行为,AI 算法自动识别未规范佩戴安全帽、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等情况,从行为发生到平台预警仅需 30 秒,“三违” 行为同比下降 42%。在设备巡检场景中,执法仪拍摄的皮带跑偏、仪表异常等画面同步回传,后台快速下达整改指令,隐患处置效率提升 60%。多模协同管控:构建“监管 - 预警 - 调度” 一体化网络
5G 煤安防爆执法仪集成北斗定位、多气体传感与双模通信功能,打造全维度监管体系。设备通过北斗 + UWB 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与地面平台联动设置电子围栏,人员误入采空区等危险区域时立即声光报警;内置甲烷、一氧化碳传感器,浓度超限时自动触发预警并上传数据,形成 “环境监测 - 风险预警” 闭环。
在河南平顶山某煤矿,监管人员携带5G 煤安防爆执法仪开展夜间巡检,设备通过 5G 专网将掘进面视频实时回传,指挥中心发现支护不规范问题后,通过设备对讲功能立即下达整改指令,避免了潜在坍塌风险。内蒙古某露天矿更通过执法仪与巡检机器人的数据互通,构建 “人工巡查 + 智能监测” 双防线,设备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9%。
应急快速响应:打通现场与指挥联动通道
井下突发瓦斯泄漏、顶板塌方等事故时,5G 煤安防爆执法仪成为应急救援的“信息枢纽”。设备支持 5G 与井下专网双模切换,即便公网中断,仍能通过专网传输现场视频与定位数据,时延低至毫秒级。部分机型集成热成像功能,可在浓烟或黑暗环境中快速定位被困人员,为救援争取黄金时间。
山东枣庄某矿井瓦斯超限事件中,现场监管人员通过5G 煤安防爆执法仪回传泄漏点视频与浓度数据,指挥中心依据实时画面划定警戒区,调度人员精准撤离,同步关闭相关阀门,成功避免事故扩大。在山西某煤矿顶板塌方救援中,执法仪的定位与视频功能帮助救援队伍快速锁定被困位置,将救援时间缩短 50%。
从日常执法的全程追溯到设备巡检的精准管控,从风险预警的实时传递到应急救援的高效联动,5G 煤安防爆执法仪以煤安合规为基础,以 5G 传输为纽带,以智能功能为延伸,构建起矿山安全监管全流程体系。这款集 “安全、记录、协同” 于一体的智能装备,正推动矿山监管向 “数字化、可视化、精准化” 转型,为安全生产筑牢技术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