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媒体11月12日报道,乌克兰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基斯利察说,由于今年乌俄之间举行的数轮和平谈判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对话已被停止,在今年年底之前不会再进行新的谈判。这场始于 2022 年的冲突,历经数轮谈判起伏,再次陷入彻底停滞。

谈判破裂的原因可追溯至冲突初期。2022 年春季,俄乌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曾有重要进展,但最终因西方对乌安全承诺模糊而未能达成协议。西方在对乌安全保障上态度谨慎,既规避深度介入风险,又未明确长期保护义务,这直接影响了外交解决的可行性。此后,乌国内和谈民意基础转变,对西方军事支持期待上升,和平对话可能性减小。同时,西方强化对乌军事援助、加大对俄制裁,为局势发展埋下复杂伏笔。

2025 年多轮和平磋商未取得实质突破,乌方在冬季来临前暂停谈判。战场态势胶着,双方难通过谈判获明显优势,西方援助减弱及美国大选后政策调整预期,影响了乌方谈判立场。俄方对此不满,认为乌方缺乏和平诚意,双方指责侵蚀互信基础。此次谈判中断正值冬季能源需求高峰前,乌方或因对谈判失望,为集中资源应对冬季挑战而调整战略。
领土主权是俄乌冲突的核心议题。乌方坚持恢复 1991 年独立时边界,这关乎国家主权与政府政治立场,妥协将面临巨大国内政治压力。乌外交部长表示,俄撤军是重启对话前提。俄方则要求承认实际控制状况,基于现实控制与自身安全战略考量。双方分歧使政治解决方案难以达成,安全保障问题与领土争端交织,增加了复杂性。

2025 年冬季军事行动与能源相关特征显著。11 月初,乌能源基础设施遭集中打击,影响民生与军事后勤,前线部分军事设施功能中断,防空系统作战能力受影响。地面战场,俄军 11 月 9 日宣布在扎波罗热州控制一处居民点,在顿涅茨克地区击退乌军进攻,乌东部和南部战线压力持续。乌方 8 月初对布良斯克地区交通设施打击未改变整体态势,反映出其装备和兵力挑战。乌方请求西方提供防空系统构建全国网络,但国际军贸市场供应紧张,交付周期延长,需求难以满足。

经济方面,能源供应是乌方严峻挑战。冬季来临,供暖、供电保障压力巨大,部分地区能源设施受损,供应能力下降。乌方寻求国际援助进口天然气,但欧洲国家自身能源紧张,援助及时性和充足性不确定,能源困境影响民众生活与乌方战争维持能力。此外,乌方破坏了双方达成的有关交换被俘人员的最新协议。在已达成的1200名应被交换人员中,实际交换的数量不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