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广东民航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广州白云、深圳宝安、珠海金湾等9座运输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400万吨,稳居全国前列。国际航线方面,广东已开通往返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直航航班,初步形成以广、深为“双核心”,珠三角其他机场为重要节点的世界级机场群。与此同时,省内机场改扩建、新建项目多点开花: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总投资超500亿元,深圳宝安第三跑道建设如火如荼,惠州平潭、佛山珠三角枢纽等新机场规划亦相继落地,民航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连续多年保持千亿级别,为“交通强省”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大湾区机场密集的布局中,位于珠江西岸的珠海金湾机场是关键一笔。珠海机场自1995年正式通航以来,借助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和航展品牌效应,业务量快速增长,早在2018年旅客吞吐量便突破千万大关,跻身中型机场行列。面对大湾区西岸持续释放的航空需求,珠海机场自2019年启动总投资约48亿元的改扩建工程,新建19.1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24个机位及第二平行滑行道,设计容量提升至年旅客2750万人次、货邮10.4万吨。目前T2航站楼主体已封顶,行李系统、登机桥等设备正进行安装调试,预计2026年建成投入使用;综合交通枢纽(GTC)一期工程也同步进入装修收尾阶段,珠机城际、公交、出租车等多方式换乘将在这里无缝衔接,为旅客提供“零换乘”体验。
如果说T2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枢纽是珠海机场“内功”的升级,那么“增建第二跑道”则意味着其“外功”也将实现质的飞跃。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广东将“培育珠海等地区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珠海机场第二跑道”,并同步争取开放国际口岸功能。最新公告显示,第二跑道项目拟通过填海6.2平方公里形成陆域,在现有跑道东侧365米处新建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并配套建设T3航站楼及生产保障设施,总投资约400亿元。目前,机场总体规划修编深化方案及填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启动招标,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初稿完成,正结合部门意见修改完善,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立项审批倒计时。

第二跑道建成后,珠海机场将具备两条独立运行跑道,高峰小时起降架次可提升一倍以上,不仅能满足大湾区西岸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也为未来开通洲际航线、发展航空货运和通用航空提供充裕空域与机位资源。结合即将交付的T2航站楼和综合交通枢纽,珠海机场将形成“双跑道+双航站区+立体交通中心”的格局,朝着年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50万吨的大型国际门户枢纽目标迈出关键一步。对于珠海而言,机场能级的跃升将进一步放大中国航展的品牌效应,带动高端制造、临空经济和旅游会展等产业加速聚集;对于广东民航来说,珠江西岸终于拥有与东岸广州、深圳遥相呼应的“空中门户”,世界级机场群的拼图更加完整。
从“百万级”到“千万级”再到“国际级”,珠海机场每一次跃迁都体现着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时代诠释。随着第二跑道项目即将启动,这座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机场,正蓄势待飞,迎接更加广阔的天空。